南通市国资委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来源: 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2-02-08 10:11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2021年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市国资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把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推动改革、监管、党建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全市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据快报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大市国有资产总额16676.16亿元,较年初增长12.2%。市属企业资产总额3070.46亿元,增长13.3%;全年累计完成营业收入407.53亿元,同比增长30.8%;实现利润24.2亿元,增长12.0%,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经营质态明显提升,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一)三年行动蹄疾步稳,内生动能加速蓄积。始终把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全年工作的主抓手,全力推动各项举措落实落地。一是高起点部署。省级文件收悉后,第一时间研究起草《南通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后正式印发实施,并分解细化132项具体工作举措,明确标准、落实责任,有力促进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二是高强度推进。建立健全周例会月调度、部门沟通协调、数据定期申报、现场督察全覆盖为一体的推进机制,并将工作推进完成情况挂图上板、定期通报。三是高密度督查。先后两轮抽调精干人员赴11家企业、9家县(市、区)进行现场督查指导,根据督查清单,逐项检查推进落实情况,促进问题整改,圆满完成了省对我市三年行动实施情况专项督查。截至12月底,市级层面132项工作举措已全部启动,其中122项已基本完成,完成率为92.4%。

(二)深化改革全面发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始终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一是加快资源整合。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将沿海集团、产控集团相关资产转让给崇川国资,大力支持唐闸古镇保护。圆满完成大生集团自然人股东股权回购工作,各项环节平稳有序。推进苏锡通园区国有企业与产控集团股权合作,努力实现合作共赢。中基工程公司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增资扩股已进入公开挂牌阶段,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混改试点。二是深化资本运作。江天化学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森萱医药成为北交所第一批挂牌企业,金通灵定增工作全面完成,扬子碳素启动IPO前期工作,各上市公司均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累计营收、利润分别增长20%、67.8%;截至12月31日,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4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71亿元。三是推进瘦身健体。产控集团平稳完成海盟服饰、纺织染转股工作,启动7家非持企业破产清算程序,城建集团完成农信担保等8家空壳企业注销工作,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实现有效提升。四是扩大国资“朋友圈”。全力对接央企、省外国企,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完善国企间合作机制等方式,为重大项目建设和落地南通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市属企业共与央企、省外国企合作项目61个,投资规模达214.8亿元。

(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全力服务发展大局。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市属企业全年共推进亿元以上项目59个,总投资208.6亿元,在重大项目建设、保障服务民生等方面“压舱石”“稳定器”作用进一步显现。一是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冲刺。南通新机场建设再获高位规划支持,预可研编制、投资测算、“两场”合作、军地协议等各项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实现“三通”并全面开展联调联试,2号线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南通市民地铁梦即将照进现实。交投集团绕城高速项目全面动工建设,主线已实现基本贯通。二是重点片区建设齐头并进。南通港集团吕四起步港区通用码头竣工启用,创省内同类码头最快建设速度,圆满完成新出海口“两年开港”阶段目标。城建集团大力推进滨江景观带建设,滨江生态花海建成对外开放,滨江片区面貌日新月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沿海集团加快高铁新城建设,积极对接央企打造区域商业配套服务中心,外国语学校、港平大桥等重点工程交付使用,核心区建设成效初显。三是民生实事项目有序推进。房投集团加快建设全省首个老旧片区更新项目“阳光悦城”,稳步推进创新区医学综合体、南通大学啬园校区项目建设。水务集团推进李港水厂一期工程、管网新建改造等多项涉水工程建设,全力提升供排水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大数据集团创新开发“智泊南通”小程序,高效一体化利用城市停车资源,有效缓解了市区“停车难”问题,获省市领导高度肯定。

(四)国资监管不断加强,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始终坚持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着力推进“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建设,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外部董事、专职监事日常管理,选派26名现任国有企业负责人及专业人才担任外部董事,市属国企均实现董事会“外大于内”。二是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印发市属企业问题整改监督闭环管理实施办法,向相关市属国企下发国资监管提示函,加快构建问题整改闭环机制。制定出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指引等多项文件,不断夯实财务监管工作基础。加快国资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全力提升监管效能。三是提升债务管控水平。通过挂钩联系定期指导、制定融资担保与出借资金管理制度、对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宣讲等多种方式,指导市属企业及县市区加强平台公司债务管控,全力规范投融资行为。市属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多种融资手段,有效压降融资成本,2021年市属国企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38个百分点,创苏中苏北新低。

(五)强化国企党建引领,汇聚强大发展合力。始终把加强国企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传承建党精神,组织市国资系统七一表彰大会暨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全系统集中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市国资系统组织大型宣讲会7场,受众4200余人次,推动学习入脑入心。扎实推进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全市国资系统梳理近100条办实事清单,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加强党建品牌引领。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培育各类品牌46个,举办市属企业党建品牌展示会,涌现了轨道交通“融合党建带”、机场集团“空港先锋”等一批优秀党建品牌,南通国资党建“红色品牌矩阵”被江苏国资推介,南通国资国企党建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影响力持续提升。扎实开展“千企联千村、共走振兴路”,联合交投集团赴连云港开展党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致富。三是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组织开展市属国企党组织书记落实责任制述职评议,压实企业党组织主体责任,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着力保障和谐稳定。始终立足企业和群众所想所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效能,用心用情用力提供更多有温度、有速度、有深度的服务。一是主动回应群众诉求。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23批次,149人次;办理12345政府服务热线、市长信箱147件,办结率100%。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治理,召开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推进会,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二是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出资7万元为通州区双楼村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对陈旧办公设施进行更换。利用节假日时间走访慰问老党员、特困家庭25户、特困学生30余人。三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开展国资系统安全生产专题培训,邀请市应急管理局、消防支队等领域专家进行授课,积极引入第三方安全监督管理服务单位,充实国资安全监管力量,确保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四是做好老干部服务保障。全年走访慰问老干部420人次,为64名老党员集体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邀请三位离退休干部为机关干部传授工作经验。举办首届干部职工荣退仪式,把对退休干部职工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国资国企各项工作,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意义重大。2022年全市国资国企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全市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全面加强国资监管,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促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要把握三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坚持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围绕市党代会“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奋斗目标,通过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优化投资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强化集中布局与结构优化并举。以存量调整与增量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全市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中,向企业的经营主业集中。加大国资国企优化整合力度,从政策、资源等方面向经营基础好、支撑作用强、发展前景优的企业倾斜,努力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突出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并进。注重以经济手段、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稳妥推进子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在城市建设中将一部分有升值潜力的资产注入企业,增强国企实力。

2022年全市国有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市国资委出资企业国有资产总额突破3200亿元,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保持增长,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具体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聚焦国企改革,在保值增值上谋良策。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决胜收官之年,各市属企业、各县市区国资办要对照目标任务表,查漏补缺、补齐短板,重点推进省政府督查指出的重点难点事项,力争明年“七一”前基本完成全部目标任务。一是实施战略性整合。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快组建粮食集团,整合全市粮食资产,提升收储管理水平;与省环保集团合作成立南通公司,通过省市合作推进社会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根据形势要求和企业实际,进一步推动市属企业间股权调整划转,全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充分发挥产控集团与苏锡通国企整合优势,加快产控集团主体信用评级提升,力争调升至AAA评级。二是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鼓励运用新股发行、增发、发行可转债、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集中优质资源支持现有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利用北交所首批挂牌的有利条件,推动森萱医药扩大市场份额;加快推进扬子碳素IPO进度,尽快挂牌上市。深化产业与基金融合发展,加快与头部机构、产业资本等合作,推动产业创新引导基金落户,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金融支撑。三是清理低效无效投资。对劣势低效子企业开展深入研判,通过股权转让、吸收合并、解散清算等方式加快盘活低效无效资产,大力度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实现资本回笼止损,努力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二)聚焦盈利能力,在加快发展上求突破。将2022年确定为“市属国企市场化盈利能力提升年”,指导市属企业加大市场化转型力度,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化经营主体。一是强化市场化竞争意识。市场化的企业要能经受住市场浪潮的检验,实现以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身份到市场上去冲杀、走出去拼抢。推进扁平化管理和分级授权,提升决策效率和应变能力,确保在管理模式、经营团队、薪酬激励等方面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加快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完善职业经理人选聘制度。进一步优化分类、分层考核体系,围绕“两利四率”目标体系科学确定经营目标任务,加大对市属国有企业盈利能力考核权重,原则上不低于60%;对完全市场化公司突出考核利润指标,并与负责人年度绩效薪酬挂钩。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实施跟投、分红激励,实现增量利润全员共享。三是加强国有企业成本管控。坚持眼睛向内、挖潜增效,将降低成本贯穿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抓好投资项目的资金平衡测算,重点做好投资环节的可行性论证及风险评估、融资环节的成本管控和担保行为规范、经营环节的费用管控等工作。四是加快合作共赢融通发展。加大央企总部招引合作力度,确保完成央企总部落户目标;推进市县国资国企合作,深化企业协同发展,努力实现合作共赢。鼓励市属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工程项目、园林绿化、大数据等方面主动“走出去”,将本地资源与国家战略、区域红利相结合,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三)聚焦项目建设,在服务中心上善作为。围绕市委提出的“一枢纽五城市”建设目标,推动市属企业在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上发挥重要作用,加快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和南通新机场规划建设。一是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投运,2号线实现主体竣工。江海市域快线、机场轨道快线加快前期规划研究。疏港铁路、洋吕铁路、绕城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加快创新区医学综合体项目推进协调力度,确保顺利交付使用。继续推进高铁西站片区、通州湾片区、滨江片区建设,全力建设现代化城市新片区。二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引导城建集团、交投集团、大数据集团等在新基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信息产业向多行业延伸辐射,不断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三是全力服务保障民生项目。推进涉粮涉港业务专业化整合,加快横港沙10万吨级、年吞吐量1150万吨粮油码头以及储运设施的建设,发挥国有企业在粮食收储和运输领域的主导作用。推动水务集团向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全产业链条延伸,在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发挥重大作用。

(四)聚焦科学监管,在风险防范上敢担当。切实转变监管思路,推动国资监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一是严格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贯彻落实省两个文件精神,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盯紧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基准线、预警线和重点监管线,从投资规划、财务监管、目标考核、产权管理、监督追责等各个环节综合施策,坚决防范和化解企业债务风险。二是强化制度文件刚性执行。近两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市县国有企业投资监管、加强党的领导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市国资委也对“三重一大”管理办法和各类监管制度文件进行完善更新,各市属企业、各县市区要积极做好文件宣贯,把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到国资监管和企业经营中。三是不断优化国资监管手段。整合出资人监管、审计监督、纪检监察、企业内控等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强化追究的工作机制,形成国资监管新闭环。扎实开展企业发行债券审计整改工作,强化对商业承兑汇票的监督管理。用好国资国企在线监管“云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监督信息化水平。四是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懈情绪,常态化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安全生产检查力度,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聚焦人才引育,在队伍建设上出实招。坚持把人才作为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做好优秀人才“引育留用”大文章。一是围绕发展需求引人才。开展“春季旋风”行动,探索市属企业从“双一流”高校直接引进急缺本科、硕士乃至博士毕业生,对特需人才“一人一策”,提升岗位吸引力。将“柔性引进”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式方法,推动柔性人才与企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引导高端人才加快集聚。二是立足本地实际育人才。完善三个平台建设:培训平台,常态化办好市国资系统领导干部研修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国资大讲堂”,指导市属企业广泛开展新员工入职、在岗提升等培训活动;后备干部培养平台,探索国企优秀青年干部到市级机关、省属企业等地挂职锻炼,构筑企业后备人才成长通道;校企合作平台,采用“双元制”“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市属企业与高等院校建设“校企联盟”,达成战略合作。三是强化政策保障用人才。对引进培养的人才,加大使用力度,大胆启用一批看得准、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到经营管理重要岗位使用。做实做细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年轻人才、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挂钩联系、福利待遇、安家落户等各项制度,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智慧动能。

(六)聚焦国企党建,在引领发展上争先锋。全面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一是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把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及早谋划、精心实施。全面推广党史学习教育中好的经验做法,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让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更加明显。要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机制,根据《党委前置研究重大事项规范文本》等制度,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充分发挥。二是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织班子其他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形成国资委党委、企业党委和基层党支部三级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开展“一企业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活动,积极选树、大力宣传一批优质基层党建品牌。三是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十项规定,建立并完善国资委党委对市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督导巡查机制,不断强化反腐倡廉宣传和警示教育,全力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