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国资委2016年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6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6年,市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上级国资委工作要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发展为重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南通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进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国企运行健康平稳。市国资委强化目标考核,优化服务指导,推进国有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促进指标任务和经营责任有效落实。各出资企业顶住下行压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符合预期。据快报统计,2016年全市国有资产总额达4500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市国资委9家出资企业资产总额达1435.79亿元,同比增长7.81%;完成营业收入169.86亿元,实现利润8.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13%1.09%

  (二)国企改革稳步实施。采取有效措施,把握改革主线,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一是落实重点改革任务。深入贯彻中央、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结合南通实际,制定《南通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南通市深化市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各出资企业围绕改革目标,细化任务,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一企一策改革、开展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等工作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二是分类推进国企改革。综合运用增量投资、存量调整、减量退出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能力。增量项目加快推进。积极推进南通港集团、轨道交通公司组建;加强对接央企,产控集团与中航工业合作汽车轻量化碳纤维构建项目落地,国投公司与清华控股合作,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户;鼓励企业利用资本优势与优强民企合作,全年共新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11家。存量资产不断优化。提出三分开三种监管形式,积极推进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集中监管,推进汽运集团、燃气总公司等企业出资人调整;全年盘活存量资产10亿元、项目15。低效资产逐步退出。完成第三印染厂、南通造纸厂等企业破产清算;指导沿海集团制定房地产、酒店等非主业行业退出方案。南通市国资委被省国资委评为“2016年推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三)国企作用显著发挥。国有企业发展态势趋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服务陆海统筹沿海开发、推进城市保障房建设、实施文化旅游景点保护与开发等方面作出应有贡献。一是重大项目有序推进。积极推进陆海统筹项目、市区重点设施建设和文化民生工程,全年抓好140亿元33个重大基建和技改项目实施。产研院二期及创源工程等一批项目、通州湾腰沙工程等重大投资项目初见成效;南通兴东机场建成国际机场,轨道交通建设有序推进,快速路网、城市骨干路网及园林绿化重点工程等得到实质性推进;南通基金产业园正式开园,阳光养老机构进入实体化运营。二是融资功能有效放大。指导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加快实体化运行,提升融资能力,新增融资241.98亿元,综合融资成本5.88%,较上年同期下降1.06%(降至历史低点),直接融资比重达到40.36%,规模总量646.61亿元创历史新高,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信用等级全部达AA级,其中国投公司、城建集团达到AA+;担保公司实现资本金再升级,股份制改造已形成初步方案,加快建成南通担保业的龙头企业;基金投资等金融服务项目也取得好成绩,共参与投资基金44支,总规模269亿元。

  (四)国资监管主动作为。加快转变履职行权方式,切实从管企业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一是监督企业全面防控风险。创新构建外派监事、纪检监察、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国企风险监控机制,形成监督合力,通过全系统布置风险监控工作、全过程强化风险监控督导、全方位构建风险监控网络,促进出资企业风险管控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国企风险监控全覆盖。监事会全年分季度开展出资企业年度监督检查重大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情况监督检查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专项检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全年共完成各项监督检查27次,动真碰硬,准确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136个,积极跟踪整改落实,形成监督检查有效闭环。被省国资委评为“2016年推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创新工作先进单位。二是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运行质量、债务风险的分析评价,做好企业融资、担保、基金、理财等业务的审核,督促企业加强基础管理,严控管理费用和财务成本,堵住经营发展中的出血点,实现降本增效。9家出资企业重新修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统一了制度模板和量化标准;完成2015年度各出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工作,形成审计整改意见,做好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整改监督检查工作。推进法治国企建设,产控集团初步试点在集团本部和投资企业两级层面推进依法治企工作,坚持全面覆盖,强化企业依法治理、依法合规经营、依法规范管理。

  (五)队伍建设从严从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从严治企,狠抓队伍建设,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和组织保障。一是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要求,做好全委两学一做方案制定、学习安排和主题教育等工作。开展专题党课和专题学习12次、专题研讨4次、学习讲座2次,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十四军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召开江海先锋在身边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上报国资系统党员标杆先进事迹,引导党员学先进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我委《三结合抓关键,两学一做显成效》的做法在全市简报刊登交流。通过开展学习教育,干部作风明显转变,队伍素质得到提升,班子合力不断加强。二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一岗双责,落实两个责任,积极推进三清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高国资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印发《2016年国资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要点》,召开国资系统纪检工作例会5次,组织召开本系统从严治企警示教育大会,推动各出资企业纪检组织抓好监督执纪问责;形成常态督查机制,以例行检查、专项督查、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狠抓作风建设。今年以来,市国资委组织开展国有企业作风建设检查4次,受理群众意见建议4条,办理办结信访件24件,向出资企业领导人发放函询单5件,开展各类谈话18人次。三是加强企业治理结构和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企业领导班子,调整充实企业领导班子7个,调整班子成员10人次,进一步优化了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结构;配合组织部组建保障房公司党委,调整盐业公司、港口集团党委班子。加强董事会建设,扩大外部董事比例,探索聘用独立董事,职工董事、监事全部调整到位,企业法人治理进一步完善。把好企业人员进口关,指导企业做好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全年共审核引进各类专业人员82名、企业发展紧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9名;推荐上报市“226”人才和省“333”人才培养对象15名。四是持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机关全员绩效考核,细化50项重点工作,严格处室月考季评,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委机关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十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同比下降5%,机关服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明显提升。完成政协提案办理,向全市市级机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寄送征求意见函565份。指导国资系统成功创建7省级文明单位,数量列市级机关首位,被市委、市级机关工委评为结对帮扶先进单位机关先进党支部

  (六)服务企业常态长效。国资委找准服务这个切入点,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工作,个性化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服务,机制化解决企业发展面临难题。一是全力解决企业难题。全年委领导带队开展集中调研和专题调研48次,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精神,先后为企业协调解决难题52个,召开4次企业运营分析会,千方百计保障企业平稳运行。二是抓实抓好安全生产。立足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在系统内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年初与各出资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督促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危化品专项整治“G20峰会消防攻坚保卫等八大专项行动;委领导带队做好安全生产督查工作,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开展重点检查30次,督促企业按照五落实的要求对各类隐患进行整改,确保国资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市国资委被评为全国119消防安全工作优秀组织奖。三是着力落实维稳责任。妥善处置国有企业历史问题,第一、二批59名市属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补贴标准及补贴金额已核发到位,第三批21名符合享受待遇人员已完成认定审核工作;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全年接待上访175815人次,受理信访事项73件,信访批次和数量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认真抓好领导包案工作,耐心做好职工上访协调疏导。四是创新老干部服务管理。紧扣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主题,牢固树立五心服务理念,不断深化服务管理,全年走访慰问老干部685人次,确保536名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落到实处,切实发挥老干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总体来看,2016年各出资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中保持平稳态势,国资监督管理和国企改革发展也有一些新的亮点。但资金紧、人才缺、转型难的矛盾仍然突出,国资国企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国企功能定位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国企功能定位尚不清晰,部分国企在投资基金、担保业务上有所重叠。二是国企发展难点有待进一步化解。置业集团持续亏损,产控集团闲置地块有待加快盘活,通能精机负荷较重,产研院投入产出有待释放;接纳政府公益性项目未落实资金平衡方案等,有的国企资产负债率较高,抗风险能力不强。三是国企发展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与上海、苏南比,我市国企规模不够大,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不多,对接央企力度有待加强。四是国企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与上海、深圳、重庆等国资国企改革先进地区比,我市在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方面还有很大潜力。五是国资国企队伍有待进一步发展。人员年龄结构、专业配置、数量素质等都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任务的工作量不相匹配,干部队伍、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改革创新和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强化忧患意识,在2017年认真研究解决。